爱国情端午不变的底色(人文茶座)_天问屈原
又是一年端午至,街头巷尾粽叶飘香。当人们互道一句“端午安康”,这句祝福背后,不仅承载着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更蕴含着这一传统节日永恒不变的爱国情。
“安康”成为端午关键词,源于先民对自然时序的深刻认知。农历五月,天气炎热而易滋生疫病,《荆楚岁时记》记载“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后汉书》中记载“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悬挂艾草菖蒲、佩戴香囊、饮雄黄酒等习俗,本质上是中华民族面对生存挑战时抗争精神的体现。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认知天地社会人生的重要表达与生动实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情感与思想。
随着节俗的流变,魏晋以降,屈原投江的历史故事逐渐融入节日叙事,“安康”二字便超越了个体生命的维度。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兴亡紧紧捆绑。南宋末年,文天祥遭流言构陷,时值端午,满怀对国家尽忠的“丹心”,他写下《端午即事》:“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世世代代中国人将屈原作为人格标尺,在端午时节缅怀先贤、汲取力量,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
正是这份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端午习俗注入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粽叶飘香千年,尽管口味不同,却凝聚着“天涯共此时”的情感共鸣;粽子投入江水,蕴含着“鱼虾不食屈子身”的集体共情;龙舟竞渡,展现的是“团结奋斗”“同舟共济”的精神内核……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生动地传递着中华文化的价值观,滋养着中国人的根与魂。
2000多年来,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求索。2021年的端午节,“祝融号”火星车从火星发来祝福:我在火星放“粽”,祝大家端午安康。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的命名正是源于屈原的长诗《天问》,是一代代人接续奋斗,成就了跨越时空的古今对谈,换来了欣欣向荣的中国。一句来自火星的“端午安康”,承载着“国泰民安”的厚重期许,激发了国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端午文化得以穿越千年历久弥新,在于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传承人,在于它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传承与更新。艾草搭配菖蒲、香囊、福卡等制作成新中式艾草花束,香囊制成车挂、钥匙扣、手机链等文创,国潮涌动,传统节庆物品变身为大受追捧的时尚单品,展现年轻一代的文化认同。更有许多端午节民俗活动超越节庆时间限制,融入日常生活。在上海,划龙舟已是城市水上运动的“熟面孔”,这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还吸引了20多个国家的爱好者,写下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脚。端午习俗在传承和发展中体现出新的时代精神、时代风貌,让浓浓爱国情成为可触摸、能参与、可传承的生活方式。
拨浪鼓、纸风车、七巧板、皮影戏……步入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我们这样长大——中国各民族的养育、玩乐与成长”展厅,如同乘坐上了“时光机”,160余件(套)藏品展示着各民族迎接、抚育新生命的物质准备与文化实践,唤醒了观众的童年记忆。 展览现场。…
人民网北京6月1日电 (记者杨磊)北京时间5月31日晚,2025年田径亚锦赛在韩国龟尾市落幕。本届亚锦赛,中国田径队共派出62名运动员参赛,年龄最大的32岁,年龄最小的17岁,全队平均年龄24岁,共参加43个项目的角逐,项目数量和参赛人数规模均超往届。…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版权声明:本站严格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仅分享已标注来源的公开事实信息,不复制原创内容。若权利人认为内容侵权,请于30日内联系,我们将立即核实并删除。网站邮箱;yuzhibolangzi@gmail.com 通知邮箱谢谢!